根本就不適應本土的市場,因為這個產品的名字,首先在國內來說就行不通的,而且飲料這種東西呢,和奢侈品是不一樣的,奢侈品是小眾的東西,可能這個名字怪異一點呢,小眾的人群也能接受,因為這個名字怪異呢,可能更加顯得小眾和與眾不同一點。
但是飲料不一樣,飲料這種東西呢,是大眾的東西,你起一個古怪的名字肯定是行不通的。
另外,即使很多奢侈品呢,其實后來也都把這個名字翻譯的能讓大家接受了,比如說知名的愛馬仕,這翻譯過來呢,也是有變化的。
“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大家也要考慮,那就是反傾銷的事情。”姜小白提醒道,這個走出去,到走進去之間呢,你想要本土化,這個別的地方也要愿意啊,這別的地方當地的本土企業,也會有抵觸的。
“對,姜董說起這個呢,我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在海外呢,建立經濟區開發區,但是這件事呢,光是靠著咱們民營企業來說是做不成的,需要聯合國營企業,這樣的力量更加強大一點。”劉用好緊跟著說道。
其他人也紛紛開口,其實對于這些問題呢,大家都有思考,都有自己的獨特思路的,拋開了可能涉及到感情方面的接班人問題呢,大家的思路就正常了。
光是從生意的角度來出發,其實大家都有所考慮的。
從各個方面開始考慮,還有人提出了,應該制定技術標準,積極的參與到這個國際標準的制定中,這樣呢,能夠應對貿易的壁壘。
思路打開了以后,大家討論起來,還是很繼續的。
除了魯廠長提出來的這個“走出去”和“走進去”的思路之外,李叔副提到了一個,那就是從制造,到創造的過程。
在過去的一些年呢,國內的制造業,包括他們這些人,其實很多的企業呢,還是一個制造的過程,貿工技和技工貿的路線之爭呢。
隨著現在企業的進一步發展呢,其實大家都開始逐漸的明確起來了。
要不說,給時間一點時間,時間會給出答案呢,技工貿和貿工技的路線之爭,在千禧年的時候,雙方支持的力量都非常的均衡。
但是隨著現在來到了零八年呢,這個問題就沒有那么多的爭議了,大家在經過了原始的資本積累以后,都開始注重這個技術上的積累了。
因為這件事其實是明擺著的,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呢,那你就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原來的時候,國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成本低,這個成本低呢,體現在幾個方面,首先就是人工成本低,國內的這些企業呢,也算是吃盡了人口紅利了。
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呢,這個優勢沒有了,要是再沒有核心的技術作為競爭力呢,那在和國外企業競爭的時候,就一點優勢都沒有了。
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使用的全是人家的核心技術,這企業怎么可能發展的起來,這即使把企業做的再大呢,說白了,也就是人家的一個代工廠而已,這樣說極端一點,但是說是沒有核心技術,就像是一個代工廠,這話是一點都不過分的。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