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忠思索良久,苦笑道:"或許真的存在生而知之吧。"
朱元璋搖搖頭,道:"我原本以為允炆這孩子溫良仁義,是一個好的繼承人。但現在才發現,他的過于婦人之仁了,容易被別人左右想法。"
李學忠勸道:"或許陛下對太孫的磨礪太少,才造成太孫不通政事。"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朱元璋嘆道:"自從標兒去世后,我就把全部心血放在了允炆這孩子身上。唉,這樣的允炆,我怎么才能把大明交給他呢"
"你說,允炆那些叔叔們,要是繼承大統會怎么樣"朱元璋突然問道。
一聽這話,李學忠大驚失色,急忙跪下道:"此事陛下一人做主即可,臣不敢多。"
朱元璋不滿道:"你跟隨我多年,有什么不敢的,大膽的說,就算說錯了朕也不怪你。"
聞,李學忠只能硬著頭皮分析道:"皇三子朱棡善戰多智,又是嫡出,若他繼承大統,朝廷上下無人不服。"
朱元璋搖頭道:"朱棡雖然有些急智,但是過于殘暴,在晉中時曾無故鞭打他的庖廚,他身邊的人只要犯錯,就會受到嚴厲的懲罰,他沒有籠絡人心的手段!"
李學忠又道:"燕王朱棣文武全才、寬嚴并濟,若他繼承大統,大明定能昌盛繁榮。"
朱元璋想了想,又道:"朱棣性子過于剛烈,如果他當了皇帝,恐怕會率領軍隊北征蒙古、西征西藏,甚至連千里之外的朝鮮都不放過……唉,窮兵黷武,大明百姓的日子恐怕不好過。"
李學忠道:"湘王朱柏寬厚仁義,荊州在他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可當皇帝乎"
朱元璋嘆道:"朱柏優柔寡斷,做事瞻前顧后,只有郡守之才,若當了皇帝,天下定會動亂。"
李學忠搖頭道:"我實在想不出來了。"
朱元璋笑了笑,說道:"你還少說了一個。"
"哦,哪個"
"朱拓!"
李學忠想了想道:"十八皇子機智神勇、知人善任,又胸懷大志,只不過……"
朱元璋笑道:"只不過他年齡太小,又遠離朝堂,在朝中沒有支持者。生母去世的早,還是庶出,后宮也沒有支持他的。"
"是。"
"算了,不說這些了。"朱元璋收回思緒,道:"我將近期事務處理完,打算再讓太孫監國一段時間,最好能把他鍛煉出來。"
"好。"李學忠點頭稱是。
"到時候,你再和我去一趟嶺南。"
"為何"李學忠詫異。
朱元璋拂須嘆道:"我看不透朱拓那小子,打算再去一次,摸清他的底細。"
"是。"
嶺南王府內,肅王朱拓持劍和呂青對峙。
從外人的視角來看,這是一場非常不道德的比試,畢竟朱拓拿著木劍,而呂青只拿著一條小木棍。
"呂青,我要出招了!"朱拓表情嚴肅,揮舞著手中的木劍,甩出一個劍花,然后身形猛地一凝,旋即沖了出去。
呂青并不慌張,一個轉身,讓朱拓的木劍貼著自己的身體刺空。
而他拿著小木棍,速度極快,那小木棍就像是一條游蛇般,對著朱拓的肩口刺了過去。
朱拓猛地向后一退,手中木劍回防格擋。
呂青搶占了先機,拿著小木棍左右開弓,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殘影,然后落在朱拓身體周遭。
朱拓雖然盡力格擋,但還是挨了不少打。
"不打了,不打了!"朱拓把手中木劍一扔,忿忿道。
呂青笑道:"大王比上個月又進步了不少,上個月大王只能勉強擋住我五招,現在已經能擋住我十招了。"
朱拓嘆道:"本王可是要上陣殺敵的,只擋住十招怎么能行呂青啊,你有沒有速成的法子,就那種練習三個月頂別人十年。"
呂青搖頭,苦口婆心的勸道:"大王,正所謂欲速則不達,只要大王每日勤加修煉,早晚能把武藝練出來的。"
朱拓點頭,思索道:"你說的沒錯,本王就是因為每天忙于政務,這才把武藝荒廢了。所以本王打算每日處理的政務減半,空下來時間去打獵、去射箭……"
呂青無奈道:"大王啊,現在您每天就批改一個時辰的奏章,再減半的話,那豈不是成天打獵了"
朱拓詫異道:"什么本王每天就批改一個時辰嗎為什么本王感覺每天在這里坐的腰酸背痛渾身不得勁"
這個時候,侍衛來報,說是長史張渭前來求見。
"快快快,呂青,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別讓長史看見。"
朱拓趕緊把長劍扔給呂青,又慌忙脫下常服,換上朝服,三兩步走到案牘前坐下,煞有其事的打開一本奏折。
"臣拜見大王。"長史張渭進殿后,向朱拓行禮跪拜。
他年齡不小了,須發花白,再加上被朱拓壓榨,沒日沒夜的忙于朝政,所以頂著兩個黑眼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