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的途中,馬車上。
"大王啊,我實在不明白……"這次不光是呂青,就連張渭也迷糊了。
"這番薯明明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殺器啊,您為什么沒有讓這些土司付出任何代價,就將這番薯送給他們了難道真的被他們的稱贊迷昏了頭"
"放屁,你以為本王是什么人難道會被幾句花巧語就找不到北嗎"
朱拓傲然的看了張渭一眼,高聲道:"正因為我是皇子,所以做什么事都高瞻遠矚,像你們這種腐儒根本不懂。"
長史張渭嘴角一抽。
自家的大王真不是東西啊,不高興的時候就罵自己是腐儒。
"那老臣真就不明白了。"
朱拓哼了一聲:"你覺得,這番薯咱們藏得了一時,藏得了一世嗎只要嶺南的百姓種植,用不了兩三年,就會引起別人注意,到時候自然會傳到南面的那些土司。"
"那些土司私下種植,難道我能率大軍將他們全部殺了我告訴你吧,這玩意根本禁止不了,還不如趁這個機會,籠絡他們的心,懂了嗎"
"咱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不是什么技術都藏著掖著,而是想方設法的把他們變成真正的大明百姓。哎,本王這么英明神武,天下有誰能懂"
一時間,朱拓感覺自己與這個平庸的世界格格不入。
張渭無語望天,一時間不知道說什么好了。
"肅王殿下。"馬車外,徐達叫住了朱拓的馬車,朗聲道:"徐某想和肅王殿下聊幾句。"
徐達在見識到番薯的產量后,越想越不淡定了,這么神奇的東西,要是大明也種植的話,那一直困擾大明的災荒問題,豈不是要解決了
而且不止如此,有了這番薯,大明軍隊也不會為口糧發愁,將士們也能吃飽肚子打仗了。
可以說,這小小的番薯,關系著大明萬千百姓的生計。
越早一天推行番薯,大明百姓就越早一天過上好日子。
只不過,從肅王殿下手中獲得番薯,恐怕要付出一些代價……
但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
大不了就自報家門,他就不信朱拓不給當今陛下面子。
"可以,來上車。"朱拓熱情的招呼著。
徐達上了車,坐在朱拓的面前,認真的問道:"肅王殿下種植的番薯,不知對生長條件有什么要求"
朱拓道:"這玩意生長條件很簡單,無論是干旱還是濕地,都能種植。而且這東西還適合荒漠地帶,只要有一點水,就能成活。"
"這么簡單"
徐達吃驚不已。
要知道大明北方的遼東氣候干旱,不適合小麥生長,如果這番薯能種植的話,豈不是大明又多了很多良田
這番薯,能救濟天下人的啊!
"對!"朱拓哈哈一笑,拉住徐達的手,笑著說道:"不瞞徐老哥,我想拜托你一件事。"
"肅王殿下請講。"
"我想請你將這番薯獻給朝廷。"
"啊"聞,徐達心中震顫,茫然的抬起頭,不確定的問道:"獻給朝廷"
"對。"朱拓點頭。
"肅王殿下不圖任何回報"徐達聲音滿是疑惑,自己還沒提出來,肅王殿下就主動要求獻給朝廷
"不圖。"
徐達徹底不懂了,當初只不過買一些鏡子、茶葉之類的東西,朱拓就敢開出高價,現在有了番薯這種大殺器,朱拓反而要無償獻給朝廷,這是為什么呢
徐達認真的問道:"肅王殿下為何這樣做"
"哈哈,大明是我父皇的大明,也是我們藩王的大明,更是大明百姓的大明。在這大明國內,有多少百姓吃不飽穿不暖,他們的辛苦不必提了,每日躬耕于田畝,辛勤勞累,按理說,他們應該要吃飽肚子的。"
徐達心神激蕩,目不轉睛的看著朱拓。
朱拓背起了手,繼續道:"現在有了番薯,能讓他們勞有所得,能讓他們每日都有飯吃。我身為大明皇帝之子,身為堂堂正正的大明人,有什么理由不獻出去呢"
徐達俯身行禮,一臉認真道:"肅王殿下胸襟之寬闊,令我五體投地。"
朱拓嘆道:"我自幼便離宮,在這嶺南已有三年有余,唉,這三年來,沒有為大明做任何貢獻。現在將此物交給你,由你代替嶺南獻給朝廷,我心中也是非常高興的。"
"大王何不親自將番薯獻給朝廷如果陛下得知大王的一片孝心,肯定非常高興。"徐達問道。
"人活于世,豈能在乎區區虛名我來嶺南這么多年,可曾邀功"朱拓瞪了徐達一眼,大聲道:"你獻給朝廷后,千萬別說是本王給你的。如果父皇問起來,你就說這玩意是神仙給的,記住了沒"
徐達立刻肅然起敬。
肅王殿下竟然是這樣一位霽月清風、志趣高雅之人,自己以前對他的誤解太深了!
朱拓撫摸著下巴,按照時間線推斷,現在的父皇已經接近皇帝生涯晚期了。
這個時期的朱元璋,已經到了六親不認、大開殺戒的地步。
誅殺藍玉等一眾勛貴一萬多人,殺的京城血流成河,殺的開國將領和功臣只剩下兩成。
甚至連開國第一功臣徐達,跟隨了朱元璋幾十年,晚年背上生了一個大瘡。就因為受到朱元璋猜忌,結果被喂了燒鵝,然后就引發背瘡而死。
不知道可憐的徐達現在在哪里,被喂了燒鵝沒有……
更何況在朱元璋病逝后,孫子朱允炆繼承大位,在位的第二年,就一手掀起了浩浩蕩蕩的削藩,然后那些有名的藩王都被逼得上吊的上吊、自焚的自焚。
像朱棣這樣英明神武的藩王,被逼的和豬睡一塊,裝瘋賣傻逃過一劫。
對于朱拓而,上吊是不可能上吊的,摟著豬睡覺也不可能的。
那就只能當個小透明,希望朝廷注意不到自己……
所以做好事可以,但是一定不能留名,不能引起朝廷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