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絕沒有任何虛假。
朱拓以為,大明經過二十余年的治理,百姓們的生活就算沒有嶺南那么富裕,但是總能有飯吃。
但是,晉地發生的一幕幕事情,讓朱拓意識到,災荒之年,大多數的百姓,都是吃野菜、啃樹皮。有的百姓,連野菜和樹皮都沒得吃。
甚至,還能發生"易子而食"的事情。
看到這些事情,朱拓的心情變得極為復雜。
自從來到這個時代之后,朱拓一直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改善大明國百姓的生存條件。現在來看,他做的還遠遠不夠……
朱拓心情起伏之際,呂青和士子梁從車廂抬出糧食,分給路上遇到的災民。
朱拓沉默了好一會兒,才緩緩問道:"這些災民要趕去什么地方"
姚廣孝看著災民行走的方向,沉思片刻,說道:"應該是趕往太原,太原是晉地的腹中,一向富裕。這些災民趕過去,或許能有一口飯吃。"
朱拓點了點頭,又嘆口氣道:"太原城距這里有兩百多里,他們只憑雙腳行走,速度很慢,恐怕還沒走到太原城,就要餓死大半……"
說到這里,朱拓看向那些災民,大聲道:"諸位,我有一個辦法,能讓你們活下去。"
聞,眾位災民紛紛看了過來。
朱拓大聲道:"從這里向西五十里,有一個徐平縣,那的縣令姓周,生性仁慈善良,你們要是趕過去,周縣令會給你們提供吃食的。"
"真的嗎"
聽到朱拓的話,數位災民頓時面露狂喜之色,紛紛跪下向朱拓道謝。
朱拓扶起其中一人,提醒道:"你們路上要是遇見其他災民,也這樣告訴他們。記住,要讓災民們都去徐平縣,這樣才能活命,知道嗎"
"小人記下了。"
姚廣孝見狀,在一旁提醒道:"大王,災民何其多也,咱們救不完的,如今還有更重要的事。"
"嗯,本王知道。"
朱拓頷首,傲然道:"不過本王是大明的皇子,需要考慮大明治下的每一位百姓!如今遇到這種情況,本王不可能坐視不管。"
作為新時代的三好青年,朱拓內心還是有些理想和抱負的。
姚廣孝稱贊道:"大王仁義。"
"你覺得本王仁義是吧"
朱拓咧嘴一笑,又問道:"那你想不想和本王一樣仁義呢"
"啊"
"本王擔心,姓周的那家伙會耍什么花招,所以想讓你回徐平縣坐鎮,妥善安置這些災民。要是姓周的不愿意,你就將他宰了。"
對于姚廣孝的能力,朱拓還是一清二楚的。歷史記載,姚廣孝跟隨著朱棣造反,負責安頓民生,將那些攻占的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條。
"是。"姚廣孝點頭稱是。
姚廣孝離開后,朱拓按照事先的計劃,換上尋常人的服飾,又將車馬糧餉藏于山洞,三百人的隊伍分成數批,不驚擾官府,悄無聲息的進入到順平府。
順平府的知府名叫李寬,約有四十多歲,長得白白凈凈,一笑起來,像個笑面佛一樣。
朱拓打聽到知府的住址后,便招呼著呂青、士子梁等人,馬不停蹄的趕去了。
到了李寬府上,朱拓才知道,這老小子竟然在給他老娘舉辦七十大壽……
好家伙,晉地的百姓都快餓死了,他竟然還有這種閑心
朱拓怒氣沖沖的想要進府,卻被門子攔住:"這位大人,還請出示請帖。"
"連我都不認識"朱拓瞪眼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