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衙,姚廣孝向朱拓作了專題匯報,詳細介紹了如今晉地的政務情況,著重貫徹朱拓的方針部署,全面抓好晉地官員的思想教育,保障晉地官員的思想和朱拓處于同一戰線。
對此,朱拓對姚廣孝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以下幾點意見。
您說得對。
就按您說的做。
您想做什么做什么,不必問我的意見。
最后,姚廣孝對晉地官員的思想進行了深刻剖析,并向朱拓提出一點建議,如今戰事結束,將士們的功勞也統計完畢,希望朱拓能親自出面,為全體將士進行封賞。
聞,朱拓大喜,躍躍欲試道:"這種事情,也要本王親自來嗎"
"當然!"
其實相較于中高層官員的嘉獎與封賞,底層將士們的嘉獎和封賞沒有太多講究,并不需要朱拓親自出面,直接由官府嘉獎即可。
不過姚廣孝想的比較遠,如今朱拓在晉地的聲望非常高,無論是民間、還是官場,所有人都唯朱拓馬首是瞻。
當然了,朱拓在軍隊中的聲望也高,不過為了進一步擴大朱拓的影響力,那么嘉獎的事情,就必須要讓朱拓親自來做。
一旦肅王重賞了底層將士之后,這些底層將士就會懷念朱拓的恩德,以后如果能成長為中下層武官,那么朱拓的影響力就會進一步擴大。
到了那個時候,朱拓對于晉地的控制力也更上一層樓。
桀桀……
如此一來,就算朱拓今后回京,那晉地的將士也是牢牢屬于肅王的。
今后如果那啥,這就是一股不小的助力。
朱拓摩挲著下巴,沉思道:"嘉獎這種事情,按照朝廷規章制度來就行了,朝廷前些日子剛撥了一筆銀子,正好發給將士們。廣孝啊,這種事情讓本王來做,你是不是有其他想法呢"
"大王怎能憑空污人清白"
姚廣孝一愣,大聲辯解道:"貧僧一心為公,因為知道大王愛惜將士們,所以這種事特意讓大王來做。如果大王嫌累不肯做,貧僧明日便讓其他人去做這種事。"
"呃,本王也不是這個意思。"
朱拓搖搖頭,說道:"本王豈是嫌累的人既然你有這份心,那本王明日便親自嘉獎將士們吧。"
翌日,辰時三刻,在太原城城外西北五里的校場,一萬將士列隊集合。
由于要嘉獎的將士太多,所以每天嘉獎一萬名將士,如今校場上的將士,大多是在階州城守城的士卒。
這段時間以來,將士們追隨朱拓轉戰千里,廝殺無數,戰事結束后,休息了一兩個月的時間,如今已經變得隊列整齊、士氣高昂,即便是軍隊中有些傷兵,也都是昂首挺胸。
將士們并沒有等待太長時間,當他們列隊不過半炷香的時間,朱拓已經率領著眾位文武官員登上了前方的高臺。
朱拓如今在軍中威望日益高漲,這一點在軍隊中也表現的尤為明顯。所以將士們見到朱拓現身后,紛紛是精神一振,腰桿挺拔,目光炯炯的看著朱拓。
站在高臺之上,朱拓看著一萬將士,整齊劃一的列隊站立,不由的心生感慨。
姚廣孝是個好人啊,這種出風頭的事,專門留給自己來干。
而且朱拓對階州城的將士心情最為復雜,因為在與蒙古韃子的戰斗中,就屬階州城守城將士損失最慘重,如果不是他們堅守六個日夜,打敗蒙古韃子根本沒有這么輕松。
也正因為如此,如今大半的階州城守城將士身上都帶著傷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