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大明初立,各項制度都需要完善和執行,可是肅王殿下此舉,無異于藐視王法,導致嶺南百姓只知肅王,而不知朝廷也。"
"倘若肅王之位,傳了兩三代后,那嶺南還是大明的嶺南嗎"
齊泰飽讀詩書,出口成章:"遙想當年漢朝初立,漢高祖劉邦大封劉姓宗室為天下諸王,本以為能拱衛朝廷,卻不想這些諸侯日復一日壯大,最終直接威脅到朝廷的統治,釀成了七王之亂,給天下百姓帶來多少苦難。"
"還有大唐,設立節度使,并立藩鎮,同樣是想著能夠替大唐守牧一方。后來爆發安史之亂,安祿山率兵造反,使煌煌大唐從此一蹶不振。"
"這些都是血淋淋的例子,陛下,為了大明的長治久安,還請限制肅王的權利啊。"
殿上的官員都聽明白了,齊泰的切入點很是刁鉆。
當今陛下最在意的是什么,就是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啊,現在大明動輒有四分五裂的風險,陛下還不趕緊采取措施
在齊泰說完之后,就沒人說話了。
主要是別人沒什么可說的,而且也很難說得準。
而且眾人心中也覺得怪異,誰都知道,皇長孫朱允炆一共有三位老師,分別是黃子澄、方孝孺和齊泰。
現在方孝孺叛變了,黃子澄不敢和朱拓作對了。
一向默默無聞的齊泰,卻開始向朱拓開炮。
朱元璋目光看向朱拓,目光中有著幾分認真,問道:"朱拓啊,聽聽這些人說的話,你還有什么要辯的嗎"
"父皇,這完全是齊泰對兒臣的污蔑,這齊泰嫉妒兒臣的才華和能力,故而就抹黑兒臣。哼,大家看他的面相,額頭窄下巴寬,妥妥嫉賢妒才的長相。"
眾人被雷的外焦里嫩,肅王殿下什么時候兼職算命了
齊泰大聲道:"肅王殿下,下官是想問您,嶺南為何如此富裕兵多將廣,家有余糧,您這是要做什么"
"哼,可笑,本王一向勤勉,事必躬行,花了好大的力氣將嶺南治理成這樣,結果落在你這種庸俗小人眼里,竟然說本王的不是,可悲可笑!"
齊泰搖頭,道:"下官不是這個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難道本王治理嶺南還有錯了難道百姓富足還不對了你好歹是個儒生,知道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卻來指責本王"
"肅王殿下,咱們說的不是一碼事,下官只是想問您,為什么對嶺南情況隱瞞不報!"
"因為你地位低,沒資格知道!"
齊泰一愣,我尼瑪,肅王殿下怎么還上升到人身攻擊了
來恭看不下去了,問道:"殿下,下官夠資格知道嗎"
"也不夠!"
朱拓看著滿朝文武,傲然道:"你們不是想知道原因嗎本王告訴你們,本王打算收服安南,這件事是絕密,本王只和父皇商議過!"
聞,滿堂文武大臣震驚,驚疑不定的看著皇位上的朱元璋。
在眾人注視下,朱元璋瞥了一眼朱拓,隨后點點頭,說道:"沒錯。"
"出征安南這么大的事情,肅王殿下為何不上奏"有大臣心驚肉跳的問道。
"因為這件事是絕密。"
自從大明建國以來,安南雖然把大明奉為宗主國,但是屢屢發生叛亂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