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拓一愣,這什么情況啊
怎么覺得怪怪的
楊榮和石景同兩人朗聲道:"師父為我二人操勞,押了好幾道題目。沒成想,這次會試真出了師父給出的題目,多謝師父的大恩大德啊。至于學生們考的如何,還未放榜,學生不敢胡亂語!"
朱拓呆滯的看著兩人,忍不住問道:"也就是說,你們這次考的很好"
"非常好!"兩人異口同聲的說道。
"臥槽!"
朱拓頓時手足無措起來,但是又不知道如何向兩人解釋,這兩個傻徒弟,接下來的科舉風波,在歷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啊。
就像劉三吾這種才學俱佳的士林領袖,也免不了被抄家流放的結局。
哎……
愁啊……
為毛在這朝堂上發生的所有事,都和自己有關呢
朱拓心里還抱著最后一絲幻想,畢竟楊榮和石景同年齡還小,對于寫八股文還不熟練,應該考不進前十名吧
"到時候為師和你們一塊去看榜,唉,你們要是考的不好,也就罷了。要是考的好,那本王就要給你們收拾收拾金銀細軟,幫助你們提前跑路了。"
"為什么要跑路"石景同不解的問道。
楊榮哼了一聲,說道:"你傻啊,凡是在會試中名列前茅的學子,要么就在翰林院磨煉幾年,要么就是下放州府為官,師父是希望我們走第二條路,磨礪自身。"
"哦哦,原來如此,多謝師父為我們指點迷津。"
會試的卷子很快便被收攏起來,緊接著便是進行點驗。
因為所有的卷子都是糊名的,所以為了防止有考官根據學子的字跡來辨認,因此這些卷子還需要由文吏抄錄一遍,此后再重新編號。
等一切完畢之后,便由文吏拿著卷子,去考官那里進行批閱。
主考官劉三吾一絲不茍,他帶著九名閱卷官,開始了為期數天的批閱。
一封封卷子,先由閱卷官過目篩選,若是覺得不錯,便在卷子上畫個圈,若是覺得不行,便在卷子上畫個叉。
然后,按照圓圈數量排名,將這些卷子放在劉三吾的案頭。
劉三吾閱好了卷子,已經是深夜。
他伸了伸懶腰,吩咐文吏找出相對應的學子姓名,然后抄錄到案牘上。
等抄錄好后,已經是后半夜了,劉三吾審視著案牘上的這份名錄,入眼的第一個名字,就令他微微一愣。
閱卷官們也十分好奇,一個個伸長了脖子,往這名錄上湊。
古往今來,凡是會試頭名者,皆是鼎鼎有名之人。
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