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見了圣上之后,依照慣例,中榜的學子們要穿著冠服,在應天府城游街!
而楊榮穿著一身緋羅色的袍服,戴著朝冠,一根純金冠簪,青色的垂纓垂下,整個人端是高端大氣上檔次。
至于其他中榜學子,則是穿著青羅色的袍服。
禮部、鴻臚寺的官員捧著金榜,走在最前頭,楊榮、陳安、石景同三人騎著高頭大馬,其余進士走在后面緊緊跟著。
楊榮和石景同倒是沒什么,可是有些進士就不同了,如今可是金榜題名的時刻啊,有的人激動地都快不會走路了,臉上夸張的帶上了兩行熱淚,心里不斷念叨著祖宗保佑。
從皇宮出發,一路過太和門,過了太和門再繼續向前走,又一路到了午門。
出了午門后,便多了吹拉彈唱的樂隊。
此刻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紅旗招展,人山人海,處處都在吹拉彈唱,在鼓樂御仗的引導下,依次出了端門、承天門,終于到了京城的北門。
前面是差役旗鼓開道,手舉狀元燈。而京城的百姓們也十分熱情,幾乎把他們擁擠的寸步難行。
這一刻,京城的人們全都涌上了街頭,路邊上,店鋪上,甚至還有的爬上墻頭,伸長了脖子,遠遠的眺望著楊榮等人,想要一睹狀元郎的風采。
就連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姑娘們,此刻也春心蕩漾,打扮的漂漂亮亮,想要瞧瞧狀元郎長什么樣子。
"快看快看,這位就是狀元郎嗎看起來年齡還很小呢。"
"可不是啊,這狀元郎不知道有沒有婚配,喜歡什么樣的姑娘……"
"小妮子犯花癡了啊,人家可是年少有為的狀元郎,能看上你,別做夢了。你還是好好想一想,什么時候和鄰村的鐵牛成親吧。"
"不要。"
百姓們看著一行游街的進士們,忍不住議論紛紛。
這一刻的楊榮心潮澎湃,他至今還記得,當初他拜入肅王門下,學習數論、科學等知識,不被別人理解,甚至家族還特意派人來,要求他離開肅王。
可是肅王卻告訴他,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中,要堅持自己的理想。
他懂了,于是如饑似渴的學習,一點一點的研究科學。
他的師父,雖然動不動罵他笨蛋,但是他心里明白,這是師父看重自己,恨鐵不成鋼。
師父將所有的知識傾囊傳授,甚至為了激發他的研究興趣,每次講課,都只告訴他結論,而不告訴他過程。
就是為了讓他親自驗證。
后來,他參加三年一度的會試,師父看似不在意,每天閑來無事勾欄聽曲,可誰又能想到,師父肅王竟然熬夜為他們押題,并且還押中了題目。
他的心中涌過一股暖流,可以這么說,沒有肅王的指導,就沒有他楊榮的今天!
師父就是他的指路明燈啊。
他身為科學門的大弟子,今后必然要扛起科學的大旗,為師父搖旗吶喊,讓科學之精神,傳播在大明境內!
這是他的使命!
想念于此,楊榮沉聲道:"我想去肅王府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