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朱景文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敏于事而慎于”。他覺得在無數的處事哲中,這一句是最切實落實到交際中的。在讀書時無論是在權威的父輩們面前,還是在表現得比他笨拙的同學面前,他說話總是低調行事,給每個人留下好印象。在工作以后,朱景文更是覺得需要小心謹慎,不犯“多必失”的錯誤。
當朱景文已經能夠在縣政府這個圈子里挪動天的時候,得知自己的老師現在還處在那樣一個偏遠的鄉下中學教書時,就向該鎮領導推薦了他,值得慶幸的是,老師的語文課沒教好,但政治報告卻是寫得文采飛揚。他迅速得到該鎮鎮長的賞識。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得益于他縣里有個掌管實權的學生在縣政府辦當主任。
于是,該鎮鎮長就把這位前教育局長調到鎮政府做了鎮政辦主任,自從他到了鎮政府之后,命運也迅速得到了改變。隨之而來的好事接踵而至,一位純樸而賢惠的鄉村女子經人介紹認識了他,并被他那滿腹學識所傾倒,這位很善良的農村女子不嫌他窮,冒著家人的極力反對,以身相許委身于一貧如洗的他,才使得他結束了這種長期處于孤苦貧瘠的單身生活,從而獲得了家庭所帶來的溫暖。
然而,現實生活與工作中,也許是因為前教育局長沒有真正把政治讀懂,他在鎮政府干了一年多,還是沒有得到領導的肯定,反而惹來不少同事嫌棄。后來鎮政府換屆,提拔他的那位鎮長調往別處,這位前教育局長就像個孤魂野鬼,沒有一個科室愿收留他。無奈之下,他再次求助于自己的學生朱景文,好在朱景文當時正是青年得志,已經成長為縣政辦主任,硬是靠著自己的面子,把一個學校中學的校長給免了才算給他騰出來一個位置,把自己的老師給安排當上了那所中學的校長。
之后,朱景文無論是在私人感情上還是在河西的官場上,都對自己的老師表現出了一種尊重,在行動上給予全力的幫助。這位前任教育局長就是靠著朱景文的推介,攀上了原人大副主任章勛仁這條線,章老爺子指定縣長王強硬是把他提升到了縣教育局長的位置上,他也算是命好,借助章老爺子的東風,完成了自己長期以來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政治抱負,算是在河西的官場上爭得一席之地。沒想到卻被剛來的縣委書記李翰林給攆了出局了,李翰林這次徹底給他打回了原形,他豈能甘心繼續回到中學教書。
于是前教育局長就再次想到了自己的學生朱景文,就跑到縣政府朱景文的辦公室,結果朱副縣長不在辦公室,前教育局長就掏出手機給他打電話,前教育局長情緒顯然很激動,說:“朱縣長,我是你的老師啊,不得了了,出事兒,那個李翰林不問青紅皂白,一句話就把我的局長給撤了。”
這一次常務副縣長朱景文沒有再給這位恩師的面見,而是推脫說自己不在縣政府,告訴這位曾經的老師自己去鄉下陪市里來人檢查普九工作去了。朱景文最后還在電話里告訴這位前教育局長說:“老師,你的事情我已經知道了,對于你的遭遇深表同情,現在他雖說是常務副縣長,但是這件事也沒有太好的辦法挽救他,因為學生是在黨委的領導之下開展工作的。”
他并且一再告訴自己的老師說:“這一次真不好意思,恕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無能為力了,希望老師能夠正確對待自己罷官之事,一定要淡定處之,要根據遵循事物的發展規律。為官者上與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凡事都是有一點的變數的,除了無藥可醫的死癥之外,再沒有任何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要心態放平和一點,搞政治的人,心理素質最重要。不要因為受了點打擊就想不開的,那樣到時候,誰也不會重用一個心理上極為脆弱的人,我想這些淺顯的道理老師應該比學生懂得。”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