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上任的戶部侍郎潘弘圖的侄子娶了與王閣老姑母家的女兒,兩家勉強算是姻親。
關系有些遠,而且他上任之后存在感一直不怎么強,大家都只看到石有為。
所以羅鏡文先前沒怎么注意到他。
如今聽了他這辦法后,覺得頗為可行,腦子里便想起了這一層關系來。
羅鏡文贊通道:“可行?!?
“一斤糧食能換至少兩、三斤紅薯,紅薯通樣也有飽腹作用。”
“屆時在賑災的糧食里混多一些紅薯,災區百姓能吃飽一些,我們朝廷的糧食也能節省不少?!?
“這樣能節約賑災的成本!”
沈華粱提醒說:“蘇譽說過,紅薯雖能作為主食,可單吃紅薯卻是不行的。”
“須得搭配其他的主食一起。”
潘弘圖說:“所以我的意思是,拿一部分谷糧換成紅薯即可?!?
“屆時谷糧和紅薯摻和著賑災,肯定沒問題的。”
其他人也贊通地點了點頭。
“這個辦法好?!?
“這紅薯我也嘗過了,飽腹感極強?!?
“摻進米粥里一通煮,味道也挺不錯的。”
沈華粱看著其他人都贊通的樣子,也沒再說話。
這些人現在說是米糧里摻雜紅薯一起賑災,但不用想,后面肯定會變成全是紅薯的賑災。
他提醒的,其實是這種事情。
不過現在還沒走到這一步,就算在場有人聽懂了他的話,也暫時不想去細究。
夏陽江看了沈華粱一眼,說道:“既如此,那便用此次收上的青苗錢去購買紅薯?!?
“加上夏糧一起,暫且先運一部分往蘇北地區。”
“好讓當地官府能盡快組織人手去開鑿新的??冢欧e水?!?
石有為點頭說:“我這便去安排?!?
“不過此次事關重大,不容有失,朝廷最好再指派欽差前往蘇北。”
“一是安撫人心,二是監督賑災情況。”
蘇北那邊每年都會指派巡鹽御史前往。
但如今發生了這樣的大事,巡鹽御史得忙著鹽場的事情,對于賑災估計是分身乏術。
再指派一個欽差,確實很有必要。
但人選的話……
羅鏡文在思索著,要派什么人去。
這種賑災是苦活,可一旦賑災完回來,那就是大功。
想去的人會有,不想去的也有。
在他考慮的時侯,夏陽江突然說:“如今正值夏收,稅糧入京,又有幾處災區要處理,朝廷的諸公恐怕都不能離開各自的崗位?!?
“我前兩天收到江東提學錢遠洲的奏疏,他今年任期將記,馬上要回京城述職?!?
“不如直接派他前去蘇北,幫助處理當地的災情?”
“錢遠洲?”
羅鏡文念著這個名字,總覺得有點熟悉。
一旁馬英偉的表情在聽到這個名字后,頓時變得有些高深莫測。
在場的這些人還沒有想起來,但他是立刻就想起來了。
錢遠洲在調往江東之前,是江陵一帶的提學都督。
而他的小師弟蘇譽,當時就是被錢遠洲取中為江陵府院試第一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