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越多,責任越重。
自然是能推就推。
只要他推得快,責任就趕不上他。
慶元帝眉頭皺起,有些不喜地看著幾個閣老。
這幾年來,他手底下的人真是一個不如一個了。
連要他們推薦個人都推薦不來。
他又有了要擼人官職的念頭。
但想想才抓了一個劉泰德,要是再擼一個尚書,恐怕會朝野震蕩。
只能暫時把這想法壓下來。
可還有別的人選
慶元帝語氣有些淡,臉上表情一看就有些不耐煩了。
這……
王閣老還是沒有吭聲,另外兩個閣老在冥思苦想。
突然。
慶元帝想起了什么。
不對,朕倒是忘了,還有一個人……
他臉上露出一些喜意。
此人必定能勝任!
不說另外兩個閣老,就除了一開始說不參與就一直沒反應的王閣老都好奇地抬起頭。
陛下心中已有囑意的人選
想到那個人,慶元帝總算是高興了一些。
不錯。
先太子之師,戶部尚書趙成書。
朕過年前,已經派了人去請他,那時便收到了好消息。
前一段時間,路上雨雪不停,趙師傅的行程被耽擱。
但一路上走走停停,如今估計也快到京城了。
說起這個人,慶元帝總算是露出了一些滿意的表情。
他的大兒子,大周的太子殿下英年早逝。
大兒子死后,本來是戶部尚書,兼太子少保的趙成書病了一場,沒多久也稱病辭官。
慶元帝與自己這個大兒子感情不大深,但卻頗為看重趙成書的辦事能力。
所以他一開始就批準趙成書辭官的申請。
而是批準他回家休養,后面還會召他回朝繼續效力。
這人無論是在文人還是文官中,都擁有極高的聲譽。
如果是他來主持此次會試,必定不會有人質疑!
慶元帝說完后,幾個閣老表情各異。
王閣老不知道在想什么,依舊沒有開口。
夏陽江也是臉上一喜。
陛下說得極是。
有趙師傅坐鎮,此次會試必能正常舉行。
趙成書做禮部尚書的時候,在朝中一向頗有聲望。
而且他文章寫得好,天下學子不少都以他的文章為范文在學習。
這樣的人,在鬧出了這么大事情后來接手這個爛攤子,確實是最好的選擇。
但馬英偉卻有些為難。
因為趙成書,也是他的老師。
所以他是知道一些事情的。
馬英偉如實說道:陛下,趙師傅闊別朝廷多年,一回來便擔此大任,恐怕會有不妥。
而且……
聽聞趙師傅去年收了個徒弟,今年也會參加會試。
臣以為,應當讓他避嫌比較好……
慶元帝提出了這個人后,就沒想著換了。
畢竟換也換不到更合適的人選。
他直接說:徒弟參加會試又如何
趙師傅作為主考官,還敢給自己徒弟好的名次,說明這徒弟的實力絕對不怕任何人懷疑。
當著天下人的面,絕無作弊的可能!
此事已定,朕這便安排御林軍去把趙師傅迎回京城!
1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