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代年跳繞棺戲的時候需要用到一種消耗性的法器“鈴棍”。
這種法器只能用號稱“萬木之王”的禿杉樹枝來制作。
禿杉是保護植物,在當地也頗有神性,想要砍伐此樹大量制作是肯定不行的,所以巴代年們每隔一段時間都要深入苗嶺去檢拾禿杉自然脫落的樹枝回來用以制作法器。
眼下鈴棍又要用完,鐘叔動用了些關系,將這次深入苗嶺去拾取禿杉樹枝的活攬下了,這樣我們便有合適的理由進入苗嶺了。
等了這么久終于能行動了,我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
鐘叔這邊準備了一天之后我們便出發了。
我們此行的目的地便是苗嶺東段的雷公山,七竅神石最有肯能出現的地方便在此處。
正巧這附近也有大量的禿杉生長,也不耽誤鐘叔拾取禿杉樹枝。
根據丹青處士和我所查到的信息,我覺得那塊七竅神石最后一任的主人多半便是清末苗族起義領袖張秀眉。
張秀眉此人原名寶兄,這名字是后人幫他起的,清末咸豐年間因為無力繳納朝廷軍糧而帶人起義。
他帶人一路攻城掠寨,短短幾年的時間便控制了整個貴州東南部苗族聚居的大部分地區,在當時也算的上是一號人物。
只不過后來因為太平天國被剿滅,清軍騰出手來派遣大量湘軍圍攻,最后在雷公山被俘之后被押到長沙殺害。
據說當時湘軍抓到張秀眉的時候并未從他那里搜到什么珍藏寶物。
張秀眉此人雖然不怎么斂財,但要說一點珍藏都沒有也是絕不可的,他定然是覺得兵敗已成定局,早就提前將自己的一些寶貝偷偷藏了起來。
張秀眉還沒被押到京城就被害了,未必沒有被刑訊逼供藏寶之地的原因。
在張秀眉這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攻陷過不少清廷城池,這其中便有清江。
張秀眉于咸豐六年攻入清江城將其占據,而咸豐十年的時候清江發了一場大水。
“夏五月,大雨如注,日夜不絕,清江驟漲,壞城邑,平地水深六尺,沿江沖沒田舍無算!”
這是歷史上對于那場災難的記載。
但在玄門之中還有另外一個傳聞記載,據說這場大水一半是天災一半是人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