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書院,看著近,行得遠。
賈環出門也沒有轎子可以坐,只得靠雙腿行走,等靠近金陵書院的時候,已是傍晚。
細看去,金陵書院依山而建,連綿起伏的書院建筑物頗大,雕梁畫柱、朱閣綺戶,連綿晚霞,遮天蔽日,昏沉沉地天地間,書院的高閣燈籠已然點燃起來三兩盞人間燈火,更有一種別有幽深雅致的文人情調來。
行走在路途當中的賈蕓也曾遇到同去金陵書院參與文才詩會的科舉學子。
這些金陵書院出身的科舉學子在見到賈蕓之后心里面也都不感到意外。
他們這樣的尋常科舉學子既然都能夠得到邀請,那么作為金陵府縣案首的賈蕓也必定會被邀請過來,增添今夜文人詩會的光輝和色彩。
眾人皆身著價錢昂貴的錦衣華服,腰間下佩戴流光溢彩的玉佩,手持折扇,在見到賈蕓之后,皆是上前來打招呼,拱手作揖,說道:蕓二爺,可是同路去參與今晚的金陵詩會
賈蕓聞也是轉過身來,看了這個人一眼,說道:見過諸位學子,應是同路。
那好,那我們就結伴而行吧!
眾人不疑有他。
這個時間點能過來金陵書院的讀書人,心頭只為一件事情,那就是吟詩書、作詞賦,行文人風流之事。
本來金陵書院以往也有這個舊規矩,那就是每逢金陵府科舉縣試之后,當地的學官和知府都會邀請縣試高中的學子過來吃酒聚餐,主動召開金陵詩會,一來也算是促進拉近科舉學子彼此之間、同窗之間的關系,為以后的科舉仕途鋪墊道路,二來也有金陵府的官紳拉攏科舉學子,親近關系的意思。
畢竟,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這些童生現在雖然沒有什么前途,也都只是一些最底層的童生,但是說不準這里面就能夠出現一個進士及第的文才來,成為科舉考試當中的佼佼者,脫穎而出,備受恩寵,未來前途不可限量,更說不準還能夠出幾個封疆大吏級別的朝廷大員來,與這些未來前途無量的年輕人提前拉攏和認識,也能夠為自己未來的仕途和自己的子孫后代的未來鋪墊道路。
因而,賈蕓經過了解這些情況之后才發現這些人竟然都是本次科舉縣試當中高中了功名的童生,甚至本次的金陵詩會還會有秀才和舉人親自過來捧場。
科舉縣試,除了第一名縣案首之外,其他通過縣試的童生,還需要考兩次,一個是府試,一個是院試,縣試,府試,院試,要是都能夠高中第一名的話,那么就可以被稱呼為小三元。
六元,科舉制度稱縣試、府試、院試第一名為案首,鄉試、會試、殿試的第一名為解元、會元、狀元,合稱六元。
而接連在縣試、府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中考中了第一名,稱六元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