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
當浩浩蕩蕩的鐵騎來到城門前,一名看守城門的將領,便緩緩上前詢問。
確然來者身份之后,在將領的示意下,所有看守城門的秦卒、官吏,以及進出的百姓,紛紛避讓到一旁。
“燕國馬車?你們看,好像是燕國使臣!”
“怎么回事啊!以往燕國使臣出使秦國都沒有鐵騎護送,眼下怎么會有如此多的鐵騎護送。”
“不知道!是不是發生什么大事了?”
城門外,一個個秦國白姓,紛紛站在一旁小聲的議論起來,看著從面前走過的鐵騎以及燕國使臣馬車。
人群中一些士人與商賈也紛紛看向彼此,滿臉好奇的小聲交談起來。
而在城門樓上。
函谷關駐將在聽到樹下的稟報后,起身從城樓上,走下城門。
函谷關被譽為天下第一雄關,數次為秦國擋住諸侯國的聯合進攻,而之所以坐擁如此之大,自然離不開其險要的地理位置,以及函谷關外前面那條巨大的河流。
函谷關的城墻依河而建,幾乎杜絕整個山脈下的平地,而關內除了一條險要的隘口外,左右都是巨大高聳的高陵。
黃昏下。
函谷關守將帶著親信將士,很快便來到城門。
伴隨著馬車緩緩停下,守將目光看了后面那輛燕國使臣馬車一眼,隨后便轉過頭,看向前面這輛馬車。
見到白衍走下馬車后,守將緩緩抬手輯禮。
“白將軍!”
守將便是白衍認識的人,并且有過救命之恩的楊彥。
白衍看見楊彥,臉上因為露出笑容,連忙走下馬車,對著楊彥輯禮。
“楊將軍!”
白衍對于在函谷關見到楊彥,并不意外,當初伐趙,楊彥有些急于求成,雖是撿回一條命,卻也險些釀下大禍。
回到秦國咸陽一直在養傷,而傷好后便被降爵,調到函谷關當守將。
這些都是在雁門善無城的時候,楊老將軍說的,而且來秦國之前,楊老將軍也囑咐白衍,若是趕路到函谷關,便駐留一晚上。
“許久不見,楊將軍別來無恙!”
白衍對著楊彥再次輯禮道。
身處這個時代,輯禮這些已經實屬正常,而且隨著地位越高,輯禮次數就越是頻繁,誰都不愿意重蹈先輩的覆轍,因為少一次輯禮,便被他人誤會是輕視,壞了名聲。
年少時在齊國,那時候白衍地位低,根本不需要輯禮,很隨意。
但如今卻不能!
即便是對很熟悉很熟悉的人,就如同眼前的楊彥,哪怕有救命之恩,白衍也要十分注意這些細節。
“整日在這函谷關無所事事,不提也罷!”
楊彥笑著抬手還禮,隨后搖搖頭。
說話間,楊彥也看到車隊后面,燕國使臣一行人。
“這位便是燕國使臣荊軻!”
白衍看到荊軻,轉身給楊彥介紹道。
“秦臣楊彥,見過燕使!”
楊彥聽到白衍的介紹,轉頭對著荊軻拱手輯禮。
“燕使荊軻,見過楊將軍!”
荊軻手持燕國使節,對著楊彥還禮。
“一路舟車勞頓,家父已經書信與彥說過,彥已經為白將軍與燕使準備好住所!請!”
楊彥輯禮完之后,看了一眼荊軻后,隨后轉頭看向白衍,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白衍沒有推辭,抬手行禮,禮畢后,便跟著楊彥去往住所。
函谷關作為秦國的門戶,也是秦國最重要的關口,自然駐扎著大量守軍,而在關內,一些層層選拔的百姓戶籍,也搬遷到函谷關。
這也導致函谷關內,雖說比不上城邑那般,酒樓驛站隨處可見,卻也能隨處找到吃喝的地方。
楊彥是在關內山腳下的營地中居住,雖然可以帶白衍去,但隨行燕使一行人,卻多有不便。
故而楊彥只能把白衍等人,安置在一些簡易的關內木屋,這已經實屬難得,畢竟這時函谷關,可不是什么城邑。
白衍自然是不在乎。
而荊軻也沒意見,秦武陽雖然有些瞧不上木屋,但看著天色已晚,卻也清楚沒得選擇,不在這里居住的話,今晚只能睡在馬車內。
函谷關的城池上。
在城門上方那座木屋下,楊彥命人把準備好的酒肉帶來呈送上來。
“秦國之食,燕使莫要嫌棄!”
楊彥看著雞肉、豬肉、魚肉、羊肉,以及一些粟米依次送到燕國使臣面前的木桌上,笑著說道。
秦國多是山川丘陵,比不上燕國靠近海邊。
“何來嫌棄,如此豐盛美味,令人口腹之欲大開。”
荊軻笑著回禮道。
看著眼前這一桌子好菜好肉,荊軻聽到楊彥的話,不僅心中感慨,在遇到公子丹之前,他在燕國,肉可是難得吃上一頓,多是菜羮,就是偶爾吃上肉,也遠不如眼前這些如此豐富。
直到遇上公子丹后,公子丹不僅給他地位,財富,更給他曾經不配擁有的美人享用,好酒好菜更是每日必不可少。
一路上,以往他高不可攀的秦國官員,都對他以禮相待,就連眼前這些秦國將軍,都對他敬重有加。
這些都是他曾經不敢想象的事情。
荊軻在心中,愈發感激公子丹。
士為知己者死,荊軻清楚自己唯一能報答公子丹的,便是去咸陽刺殺嬴政。
“哈哈哈哈~!燕使妙人!”
楊彥看著荊軻的模樣,也開懷大笑起來,拿起身旁的酒壺,給酒爵上倒酒,隨后拿起來,對著白衍與荊軻。
“請!”
楊彥敬酒道。
這番酒菜若是在城邑之內,到是不難,然而在這函谷關,楊彥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剩下的肉已經送去大營給將士們熬湯。
“請!”
“請!
”
白衍與荊軻也拿起酒爵,對著楊彥說道,隨后把酒爵內的酒,一飲而盡。
落日余暉照應在函谷關的城頭,順著白衍這里的位置看去,一眼滿是金色河山,風景一絕,讓人感覺格外愜意。
楊彥與荊軻閑聊一些燕國的事情。
畢竟荊軻是燕國使臣,來者是客,楊彥自然也會照顧一番,這時所有官員都知道的道理,畢竟眼下的照顧也算一份交情,日后荊軻回燕國后,指不定日后楊氏子弟,何事去燕國。
荊軻與楊彥侃侃而談。
閑聊時。
荊軻一邊與楊彥飲酒,一邊詢問秦國的事情。
荊軻也是客套,畢竟沒想知道什么,也清楚身為秦國官員的楊彥,也不會把秦國機密告知他這個燕使。
然而樣荊軻意外的是,楊彥聽到他的話,突然沉默下來。
“這幾日,秦國的確發生一件大事!”
楊彥嘆息一聲,隨后緩緩轉過頭,看向白衍。
“數日前,右丞相昌平君的長子,羋沼,在楚國被人暗殺,頭顱都被砍去,尸體如今已經送回咸陽。”
楊彥把羋沼的事情說出來。
身為函谷關的守將,對于羋沼的死,自然是知曉的,畢竟從楚國運回羋沼的尸體,也是要經過函谷關。
楊彥臉色滿是陰沉,回想一開始得知這件事情的時候,楊彥滿身冷汗,不敢想象羋沼居然在楚國被人暗殺。
要知道那可是昌平君長子,原本是要繼承昌平君衣缽之人,如今,就那么不明不白的死在楚國,那可是楚國,昌平君血脈來源的地方,誰能相信羋沼會在楚國那地方被人殺了。
“什么,昌平君之子,被殺了?”
荊軻聽到楊彥的話,滿臉吃驚。
其他木桌后的燕國官員也看向彼此,一臉錯愕。
他們萬般沒料到居然還有這事。
“如今咸陽那邊可有消息?”
白衍聽到楊彥的話,也眉頭微皺起來。
這都是白衍裝出來的,對于羋沼的死,白衍一點都不意外,若真要說意外的話,也是沒料到,張家的仇恨居然那么強烈,這才過去多久,就殺了羋沼。
估計是找到仇人后,沒有絲毫心軟,直接動手。
想到張黡說過,張良的父親張平已經死了,白衍猜測,除去張氏的名聲外,應該是這件事情刺激著張氏,讓張氏得知經過后,不管不顧也要殺羋沼泄憤。
白衍在心中笑了笑。
沒想到張氏能在楚國殺死羋沼,看來張氏的人脈與勢力,依舊存在。
“尚未傳來消息,不過聽說王上大怒,已經派遣使臣前去楚國!”
楊彥搖了搖頭,看著酒爵,隨后望向城外的隘口。
“也不知能不能調查出來!若是不能,此事估計,會引起兵戈!”
楊彥沒有在意燕使荊軻。
在楊彥眼里,就算他不說,荊軻等燕國使臣也會知道,那還不如眼下說出來。
若是這些燕國使臣突然反悔,那也少走一段路,早些反悔燕國,他也好挽留白衍在這里,隨后立即書信命人送去咸陽,指不定能有機會與白衍一同去雁門,領兵伐燕,到時候戴罪立功。
“應當不會!”
白衍搖了搖頭。
楊彥與荊軻等人,頓時一臉疑惑的看向白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