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都瞞不過你,沒想到就這么一會的工夫,你就看出來了。”李夏看著夏至。
“誰看不出來呀。剛才有田括在,我不好問。你跟我說說唄,究竟是咋回事?”夏至問李夏。
李夏不知道為什么,眼睛里就閃出快活的光彩來。
“問你呢?”夏至催他,覺得他剛才有些發呆。
“哦,好,好的。”李夏這才回過神來。提到九姑太太,李夏臉上的神情就略微有些暗淡了。
正如夏至猜測的那樣,九姑太太之所以穿的非常素,又回娘家來住了,都是因為守寡的緣故。
九姑太太是田大老爺的親妹妹,也就是田括嫡親的姑媽。她當年遠嫁南方某世家大族,這些年跟著丈夫在外為官,夫妻兩人年貌相當,很是相得。
可惜的是,九姑老爺在去年生病過世了。九姑太太扶靈柩回到丈夫的家鄉,安葬好了丈夫,就打算在旁邊結蘆而居為丈夫守節了。
“九姑就是想清靜地過日子,可沒想到,她根本就清靜不了。”說到這里,李夏微微皺眉。
原來九姑太太和九姑老爺雖然感情很好,但是成親多年卻依舊膝下空虛。如今九姑老爺過世,九姑太太在他的家鄉守節。九姑老爺族中的人就想要給九姑太太和九姑老爺過繼兒子繼承香火。
“說什么想讓九姑晚年有靠,不過是看上了九姑手里大筆的嫁妝!”
為了能夠拿到九姑太太手里的的財產,那些人一刻也不肯消停,一出出的鬧劇,最后竟然還想過繼一個年過三十的無賴子弟給九姑太太。
九姑太太在丈夫家鄉的日子是過不得了。
田大老爺得到了消息,立刻就帶人去將九姑太太給接了回來。
“田家可不是那等酸腐的人家。大舅本來就不大贊同九姑守著,他說九姑還年輕,而且也沒有兒女,等收拾好了心情,正好可以再嫁,依舊熱熱鬧鬧的過日子。是九姑自己堅持說要給姑丈守節,大舅沒法子,只得依了,心里很疼九姑。現在可好,姑丈族里的人不成器,鬧出那些事來,大舅正好借題發揮,將九姑和九姑的財產都接回來,一文錢也沒給那些人留……”
說到這里,李夏一副很解氣的樣子。
夏至也聽的連連點頭,覺得田大老爺這事辦的好。九姑太太多虧有這么給力的娘家和哥哥,不然還不知道會落到怎樣的結局呢。
其實關于失去丈夫的女子是否要守節這件事,北鎮府這地方并沒有那么古板沒人性的規矩。一般年輕的,沒兒女的,家人都會鼓勵她向前再走一步,也就是再嫁了。
比如現在的夏老太太,就是帶著夏大姑再嫁給夏老爺子的。據說當年夏老太太本來是想守著夏大姑這個閨女就那樣過一輩子的,還是她夫家的人為了爭產,根本容不得她們母女,夏老太太沒辦法,才帶著夏大姑再嫁。
“那以后九姑就在府城住下來了?”夏至問李夏。
“應該是。大舅舅的意思,要是九姑在府城住的煩了,也隨便她到處去走走,散散心什么的。”李夏就說道。
九姑太太嫁妝豐厚,也就是手里有大筆的銀錢。如今空身沒有牽掛,所謂的到處走走散散心,并不是說出口燒個香或者賞賞景,而是可以到處去旅游的意思了。
只要九姑太太想開了,這種日子其實還不錯。
“九姑當年為啥嫁那么老遠啊?”夏至又問李夏。嫁到大南面去,還是世家大族。離家遠不說,誰都知道南面的規矩比北鎮府這邊多,尤其是世家大族的媳婦更不容易做。田大老爺那么心疼妹妹,應該不會讓她遠嫁才是。
李夏就有些無奈地看著夏至,心里覺得,雖然夏至很多時候都表現的比較成熟能干,但實際上還是個小姑娘,對婚喪嫁娶這些事的想法比較理想。
“我爹和大舅都認識姑丈,覺得姑丈年輕有為,年輕的進士,這天下能有幾個。九姑嫁過去,也是跟著姑丈在外做官,并不用回姑丈族里立規矩。哎,誰能想到……”李夏又微微嘆氣。
九姑太太是田氏族中地位最高,也是最漂亮最有才華的姑娘。不論是田家的人還是李家的人,都認為九姑太太這一生必定大富大的,誰也沒有想到,九姑太太的丈夫會因病早逝。
“這就叫做無常吧。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夏至也輕輕地嘆了口氣,不過她并不認為九姑太太紅顏薄命。“我看九姑太太的人很好,只要她自己別為難自己,后半生也能過的快快活活的。”
李夏深深地看了夏至一眼:“大家都覺得我九姑紅顏薄命,十六,你倒是不這么想。”
說女人紅顏薄命,出發點就是將女人當做草木依附于男人。夏至不覺得女人要依附于男人生存,九姑太太喪偶自然是不幸的,但也不必就此就凄慘的不能翻身了。
“看來,真該讓你陪九姑多說說話,也能開解開解九姑。九姑真是跟你很投緣。”李夏就笑著說道。
“等我下次來府城啊。”夏至也笑了,“我覺得九姑太太人很好,我也樂意多跟她說說話。”
九姑太太優雅溫和,知書達理有見識,這還是夏至穿越來這個世界之后見到的第一個這樣的女性。她很愿意跟九姑太太做朋友。
“好,那就這么說定了。”
夏至又問了一些九姑太太的事,然后才知道,九姑太太當年還曾淘過氣,也就是女扮男裝在文山書院讀書。當然是在李山長和田大老爺默許和縱容之下了。
夏至越發覺得九姑太太的人生很傳奇。然后她還想到,看九姑太太的年紀,她在文山書院念書的時候,或許還認識夏秀才呢。這可就更巧了,下次見面,她和九姑太太可有很多的話題可以說了。
回到西市,夏大姑已經準備好了飯菜。夏至早就跟夏大姑說定了,午飯要回來吃。如果按照預期,夏二叔一家和夏秀才也應該都來了。
而實際上,只有夏秀才到了。
夏至就問夏大姑,夏二叔那邊怎么說。
夏大姑笑了笑:“……捎信兒來說忙,走不開,給人當差不能自主啥的。說他過兩天肯定來看你和你老叔……”
明知道夏至和小黑魚兒在府城只住一兩天,這分明就推搪的說法。
“山不來就我,我就去就山。”夏至笑了笑,并沒有因為這件事生氣,吃過飯我和老叔親自上門去拜見他。”
夏秀才聽夏至這樣說法,就飛快地看了李夏一眼,眼神很是詫異。
夏至立刻就覺察到了,她只告訴夏秀才:“爹,我跟李夏多學了好多字。我哥也跟李夏學了不少。”
他的薪水不用再攢起來填給靠山屯兒田家,大橋和小樹兒明年都會去上學,他那每個月二兩銀子就是不夠,還有夏至做生意賺來的錢貼補。這些事,夏秀才自然都知道了。
現在聽夏至這么說,夏秀才剛忙拱手跟李夏道謝,同時還表示自己很慚愧。他自己都沒有怎么教導兒女讀書。
“舉手之勞,不足掛齒。”李夏對夏秀才很恭敬,也很客氣,“夏先生生的好兒女,這是夏先生的福氣。”(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qidian.)投、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qidian.閱讀。)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