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愛卿,朕若以《三字經》和《弟子規》作為大秦百姓識字啟蒙之書,三位意下如何?”
趙凌望著面前這三位儒家的代表,臉上笑容漸濃。
他早就想好了用這兩本后世的讀物來教化百姓,但時間卻是一拖再拖,并讓諸子百家互相融合。
讓他們自己去編撰。
人太輕易得到的東西,便不會珍惜。
如果趙凌第一次拿出紙張的時候便直接拿出《三字經》和《弟子規》,那淳于越等儒家弟子那還不傲到天上去?
后面還想讓諸子百家的門生融合?
儒家的門生也不會感到如此莫大的壓力。
帝王心術,便是要讓人感覺快要失去的時候,再重新給他們希望,那樣才會真正的死心塌地。
常奉府中,諸子百家爭鳴。
儒家門生是看在眼里的,孔鮒甚至都已經絕望了。
趙凌就是要告訴他們,朕不用儒家,亦可用法家、墨家。
儒家并不是唯一的選擇。
淳于越等人望著趙凌,在趙凌問出這樣的問題之后,他們心中的激動之情已經無以表。
叔孫通率先伏地,叩首高呼:“吾皇千古!”
淳于越和伏生同樣跪地,兩人高舉書籍,好似朝奉的信徒。
“吾皇千古!”
還需要其它的回答嗎?
趙凌已經將人拉扯麻了。
“既如此,三位愛卿召儒家門生習讀《三字經》與《弟子規》,一月習讀熟練,再前往各郡縣代替之前去的門生,令其返回咸陽,重新學習。”
之前孔鮒已經派了一些門生前往各郡縣教孩童識字,也算是搶占先機吧,只是他們一來便教孩童晦澀難懂的論語,許多孩子不過是為了一口吃食,這才勉為其難讀書。
哪怕趙凌想要讓百姓識字,但并不代表百姓就真的想他的兒子們識字,也不是所有的孩童都喜歡讀書。
普通庶民家中,七八歲的孩童就已經算半個勞動力,放牛插秧砍柴這些活,他們是能做的。
庶民們為了生計已經勞累不堪,哪像已經脫產的貴族們還有多余的時間去讀書習字,有空暇的時間去思考,甚至去習武。
趙凌之前雖然沒有推出《三字經》和《弟子規》,但西家答應了,每日提供六至十歲孩童的兩餐,這些孩童只要愿意去讀書習字,便不至于被餓死。
趙凌之前還有下令,除了六歲至以十歲孩童。
百姓若能開荒五畝良田,家中亦可有一人習字,再無年歲限制。
孩童一月內識得十字,可得糧食五石。
十歲以上,一月內識得十字,可得糧食十石。
這些獎勵的糧食便是從國庫里面出的。
趙凌給了他們好處!他們這才愿意識字。
這條政令,毫無疑問,需要更多的錢糧作為支撐。
如今國庫充盈,時間也對上了,直接瘋狂撒錢便是。
“喏!”
淳于越、伏生、叔孫通齊聲應喏。
趙凌揮了揮衣袖:“這兩本書帶下去吧,明日朕會令人再送百套至常奉府,爾等與博士們分一分,習得之后自行謄寫吧。”
“百……百套?”淳于越的眼睛瞪得老大,更是不可置信地望著趙凌。
以如今一張宣紙一兩金的價格來算,如此一本書,單單只算紙張的價格,其價值便超過十兩黃金,百套豈不是兩百本?
兩千兩黃金……
不!
若是成書,豈是如此單純的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