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聶、張良等人走進寢宮殿內,一眼便看到了那一尊青銅棺。
里面躺著的便是滅了他們國家的秦始皇嬴政。
趙凌朝青銅棺那方又拜了三拜,這才跪坐在下方。
若是在遇到趙凌之前,蓋聶等人得知嬴政死訊,當浮一大白,直呼快哉。
趙凌還在三川郡時,早就與他們各種爭辯,講秦皇之功績,談戰國之紛爭,甚至從商周談至今世。
始皇帝雖滅六國,但也終止了兩百多年的戰亂,使百姓不在流離失所。
始皇帝駕崩之后,若后繼無人,再起戰亂,那又將是一場亂世。
嬴政對蓋聶、韓信等人來說,雖有滅國只恨,但他們都是心懷大義之輩。
趙凌與他們談古論今,仗著后世之學,憑多出兩千年的見識,將他們一一說服,并許下宏愿,要還天下以天平,讓百姓安居樂業,許他們一個盛世繁華。
三川郡在趙凌的治理下有如人間仙境,趙凌也用這種實際行動證明給他們看了,否則他們怎么可能追隨趙凌?
蓋聶、韓信等人也是朝青銅棺方向深深一拜。
這一拜,眾人情緒復雜萬分。
這一拜,他們放下了滅國之仇,將眼界放往天下,也間接承認了嬴政的功績,亦是表達對趙凌已故父親的尊重和緬懷。
禮畢之后,眾人紛紛席地跪坐。
張良竟開口道:“陛下,子房以為今日陛下沖動了。”
趙凌凝視張良:“子房先生何出此?”
張良拱了拱手:“陛下既為秦君,當知至孟西白三族實乃大秦砥柱,如今天下正值饑荒之年,三大氏族的勢力盤踞全國,他們屯糧積馬,百姓以他們馬首是瞻,陛下欲治天下,需籠絡之。”
“為張良得罪三大氏族,實為不智。”
“陛下又怎知張良才學可擔任丞相之位?”張良聲音平淡,卻充滿堅決道,“若陛下今日之舉是為收服張良,那大可不必,張良已決心追隨陛下。”
“張良為大秦不曾有建樹,入朝便封相,不僅三大氏族之人不服,軍中將領也會不服。”張良越說越激動,“陛下此舉,失了人心,恐朝堂渙散。”
“張良請陛下收回成命,釋放孟西白三族之臣。”
趙凌在朝堂之上為張良不惜得罪三大氏族,的確讓張良感動,心中更是生出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
下朝之后,張良冷靜下來,便覺得趙凌做得太過了。
嬴政奮六世之余烈好不容易統一的天下很有可能就因為趙凌今日舉動滅亡,屆時天下再陷戰亂紛爭,那張良豈不成了天下的罪人?
蕭何與韓信見狀,同樣出道:“請陛下收回成命,放了孟西白三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