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探只能接著匯報自己聽到的一切。
嬴政和蒙武聽到張良竟然勸諫趙凌收回成命,并讓趙凌釋放孟西白三族之臣時,眼中都露出驚訝之色。
“張子房,倒是朕小瞧了他,趙凌拜其為相,他竟不貪圖權位,一心為大秦,為趙凌考慮,竟然還要放了孟巍然他們,而且將大局分析得如此透測。”
嬴政不禁感嘆:“此人可堪大用。”
“也不知趙凌是怎么收服他的。”
嬴政心中多少有些不服,他難道不是一代雄主?
張良有此等大才和胸襟,為何不曾向他效忠,反而還要刺殺他?
蒙武也只是點了點頭,他當然能聽出,張良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還有非同常人的胸襟和眼界,可他很好奇,趙凌憑什么收服張良這種人才?
就因為他的膽識?
從昨日的表現來看,趙凌最多也就是匹夫之勇,呈兵鋒之利,若無大軍圍城,他拿什么抗衡咸陽城中各方勢力?
如此沖動的人,當上皇帝,那就是天下人的災難。
這時候,蒙武想到自己那兩個兒子都已經歸順趙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蒙毅還好說,趙凌兵臨城下,大勢所趨,若不歸順,恐遭殺身之禍。
蒙恬那混小子又是為了哪般?
他不是一直都是扶蘇那一黨的嗎?如此輕易便輕易便叛變到趙凌那方,為臣為友都是不忠。
等他回來,定要好好教訓一番才是!
密探見始皇帝和蒙毅都不說話了,這才繼續將趙凌面對張良蕭何等人的勸諫是如何回應的一一道來。
當聽到趙凌為何會將三大氏族官員下令之時,嬴政也不由暗嘆了口氣。
三大氏族為大秦一統天下的確做出了不少貢獻,但這些年來,他們氏族的勢力漸漸龐大,哪怕商鞅變法之后,已經收回三大氏族不少特權,但他們的一一行,嬴政也不得不慎重考慮。
也是因為如此,三大氏族的官員最多也只能是九卿,不可位列三公,否則權勢滔天,他便找不到大臣去平衡。
趙凌的竟然是想推行他的政令,將他的門生學子安排進朝堂之上。
如此說來,堅定地封張良為相,也是應該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趙凌是想完成一次朝堂上的權力更替。
令嬴政心憂的是,那些三川學子真的能替代之前的老臣?
三大氏族在全國各地的影響力不可忽略,將他們都下獄,縱使三川學子有些才干,下達到各縣郡的政令,誰人來執行?
三大氏族的人從中使絆,趙凌又能如何解決?
還有就是三大氏族的影響力巨大,趙凌將孟巍然等人下獄,寒了老秦人的心,只會頂上暴君的名號,天下還有何人會聽他號令?
哎!終究還是太年輕,操之過急了。
嬴政已經決定,如果趙凌今日早朝無法平息三大氏族的怒火,那他就親自出面,哪怕親自去天牢中將孟巍然等人請出來也未嘗不可。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