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灣的青壯們一瞧見陳硯就興奮,個個爭著跟陳硯說話。
陳硯被這熱情影響,也不愿在車上坐了,要下來同他們一塊兒走。
那些漢子卻不肯。
“三元公就該坐馬車坐轎子,怎能跟咱們一塊兒走路,失了身份。”
“族長還領著村里人在村口等著,要是叫他老人家瞧見了,非要打斷我們的腿。”
“別說族長,我爹就不會放過我。”
反正說來說去就一個意思:三元公得坐車。
陳硯選了個折中的方案,坐在了車轅上,馬拉著車子走三步停一步,那些漢子們各自拿著扁擔羊叉,圍著馬車往陳家灣走,七嘴八舌跟陳硯說著村里的事。
前年陳硯離村時,全村送行。
送的是考生,送的也是全族的希望。
只要陳硯能中進士,他們陳氏一族就可翻身了。
就這般等啊等,等到過了年就是春耕。
再抱有希望還是要先填飽肚子。
頭一件事就是伺候好田地。
春耕一開始,陳家灣眾人忙得暈頭轉向,每日睜開眼是干活,停了活兒就是睡覺,哪里還有心思想別的。
春耕結束倒是閑了些,眾人得知春闈在二月,就盼著京中傳來消息。
盼啊盼,就盼到了農忙時候。
這一忙起來又沒白天黑夜,全家男女老少把身上力氣全使到了田地里。
在眾人將糧食都收進家里,農忙終于結束。
村里人為豐收而喜悅時,更羨慕那些中了土芋的村戶。
到了此時還未有喜訊傳來,村里人就猜測陳硯是沒考上。
聽說那周老爺考了兩回才考上,可見那京城的考試不容易。
全村倒也沒什么人再提陳硯科考之事,更多的是將目光集中在高產的土芋上。
陳得壽種這糧食時,全村的人都盯著。
當時還有不少人笑話陳得壽就是兒子有出息了閑得慌,竟種聽都沒聽過的土芋。
可當陳得壽一籮筐接著一籮筐地往自家搬運土芋時,整個陳家灣震驚了。
這糧食也太高產了!
在村長的安排下,村里人抽簽決定哪些人試著種下一茬。
而去年七八月,那些種了土芋的陳家灣人便喜笑顏開,只覺好日子終于要到了。
也是在此時,陳癩子發了大財回來了。
怎知他是發大財?
自是吃穿用度都了不得了。
渾身上下沒有補丁不說,手上還戴了個大金扳指,還給自家老娘媳婦都買了金簪子。
整個陳家灣都被震驚了。
陳癩子這是發財了啊!
村里不少人找上陳癩子打探他做的什么生意,陳癩子都是含含糊糊給應付過去。
眾人就知陳癩子是不愿帶他們,漸漸的也就不再往陳癩子家跑。
可陳癩子不消停,見天戴著他的大金扳指往人堆里扎,一開口便是:“你們把田地伺候再精細,也不如我做一趟生意。”
村里人聽得多了,難免有怨氣。
都是同根同族,你發財了就該帶帶大家伙,不帶也就算了,還見天來顯擺個什么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