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著一股子意念,眾人硬是熬過了一天又一天。
好在那些衙役并不敢真的將兩千多人餓死,漸漸地每日就會提供渴不死人的水給眾人。
就在眾人苦熬,周榮一籌莫展之際,陳老虎帶著信趕了回來。
信中只一句話:“將土芋送予鎮(zhèn)江按察使楊彰,此局可破。”
周榮大喜,卻不敢讓陳老虎露面,就將其藏在自家的宅子里,自已帶著管家拿了土芋就趕去鎮(zhèn)江府。
彼時楊彰也是被各地的私鹽案搞得焦頭爛額,加之清流一派不少人牽扯進私鹽案,就連他都被御史彈劾多次,根本無心見致仕歸鄉(xiāng)的周榮,便順口讓人打發(fā)了。
那周榮竟在他離開按察使司衙門時攔住了他的牛車,說是有神物可助楊彰破私鹽案一局。
楊彰只覺可笑:“如何破?”
周榮將土芋拿出:“陳族所種土芋,可解天下饑荒,是不世之功。”
當楊彰聽聞土芋可畝產十五石,只覺周榮為了救人敢欺天。
周榮只道:“若楊大人不信,只等清流一派一同被徐門徹底拽入深淵。”
楊彰雖依舊不信,還是派了人隨周榮去陳家灣看看。
當瞧見陳家灣那些人家屋中堆著的土芋,再去縣衙查了那些人的田地數(shù),那人急忙回去稟告楊彰。
楊彰大喜,可依舊不敢確信,又派人去走訪了附近幾個村子,在確信的那一刻,楊彰便知他的機會來了。
這名為土芋之物不僅可助眾人脫困,更能讓他平步青云。
楊彰幾乎是立刻動用人馬將土芋運往京城,又憑著按察使司的監(jiān)察之權,強行從東陽知府高爽手里奪過了陳家灣的審理。
一來,這土芋的種植之法只有陳家灣眾人知曉,必不可讓他們出事;二來,此土芋出自陳家灣眾人,總不能拿了人家東西還不出點力護著他人。
只要土芋入了京,往后整個陳族必可從私鹽案中脫身,他只需等候就是。
楊彰倒也仗義,雖還未放出陳家灣眾人,每日的吃喝是足份的,至此陳家灣眾人總算熬過了第一關。
楊彰所料不錯,那土芋送往京城后,天子親自下令釋放陳族眾人。
“陳氏族人被關在牢里足足三個月,方才重見天日。”
想到眾人出獄時的情形,周榮頗為唏噓,又感慨道:“有此族人,實乃阿硯之幸事。”
但凡去年陳族有一人松口,陳硯必會被御史們連番彈劾,到時再被連坐,莫說當官,連命都不一定保得住。
誰又能料到一族無論男女老少,皆能硬氣至此?
與周氏一族比起來,陳氏一族實在是陳硯的一大助力。
陳硯雖知陳族被抓,卻不知如此兇險,心中又沉悶了幾分。
“是我連累了族人。”
“你與陳族本就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如今你雖到了地方,造福一方百姓也不負平生所學。”
周榮拍拍陳硯的肩膀。
陳硯心中卻想,他去寧淮,是要去搗徐鴻漸老巢的,可不僅僅是去當他的父母官。
既然在中樞拼不過徐鴻漸,那就去他老巢攪個天翻地覆,攪得徐鴻漸不得安生。
總要為他陳氏族人出口惡氣。
當日夜間,周既白與楊夫子從府城趕回來。
三人一番寒暄后,楊夫子看看陳硯,驚詫道:“阿硯你長高了不少。”
又瞧瞧周既白,那眼底的意味頗為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