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是看到了自已想象的場景一般,李世民開心的笑了。
想要拿走自已的東西,哪有那么簡單?
李世民找了一個舒服的姿勢躺了下來,任誰都能夠看得出來,他現在心情十分愉悅。
李承乾聞先是一愣,沒有想到還有另一層意思,這招或許就叫挑撥離間?還是隔山觀火?
他看向自已的老爹,突然之間感覺好像那么的熟悉,跟某人的行事風格如出一轍。
而他老爹臉上的笑容看上去是那么的陰險狡詐。
都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到底是誰影響了誰呢?
“行了,這件事你就觀望好了。”看到發呆的李承乾,李世民擺了擺手:
“朕聽聞今年科舉取士寒門子弟減少了近半,你可知道此事?”
“啟稟阿耶,兒知道此事。”
聽到老爹轉移話題,李承乾連忙清醒過來。
“你可知道為什么會如此?”李世民隨即問道。
李承乾搖了搖頭:
“這個兒不知,或許是今年科舉的寒門數量少了的緣故吧?”
李承乾也不確定原因,他平日里那么多國家大事,科舉這種事都有專人所為。
結果匯總到三省閱覽核驗,最后才會呈給他看,他看到的都是結果。
“你呀,這科舉乃是朝廷選才的重中之重,你居然還如此掉以輕心。
被人鉆了空子都不知道。”李世民笑容消失,埋怨道。
“鉆了空子?阿耶的意思是科舉有漏洞?”李承乾有些驚訝,科舉已經十年之久。
從未聽說過有什么漏洞啊。
“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科舉當然也不是,只要用心去觀察,很容易被人所利用。
這十余年來科舉制一成不變,有些漏洞已經被有心人知道。
朕查閱過近年來的取士記錄,發現高中的寒門子弟和平民逐漸減少,世家士族的人逐年遞增。
雖然讓的很隱秘,但還是有一些蛛絲馬跡可尋。”
說罷李世民對著王德招了招手,后者會意拿出了幾份奏疏遞給李承乾。
李承乾接過一一打開查看,發現是最近幾年上報的科舉結果。
他按照年份對比,確實如自已老爹所說,中舉的寒門子弟逐年減少,反之各大世家士族的子弟每年都在增加。
只不過這個現象并不是那么明顯,數量非常稀少,可這幾年下來,積少成多。
科舉取士,本來入取的人數就不多,各科人數加一起不過幾十人。
“阿耶恕罪,是兒疏忽了,幸虧阿耶發現及時,不然在過幾年恐怕又要多出來不少的世家官員。”
李承乾起身告罪,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結果。
李世民搖頭道:
“這并不怪你,若不是朕閑來無事想看看狀頭是誰,也不會發現其中的不妥。
這科舉選材乃是前朝隋煬帝興起,到了我朝后由老十改變制度,其中不少細節都沒有完善。
對于科舉我們缺乏經驗,沒有想到會有人敢在科舉上讓手腳也是正常。
早起科舉大多由魏征房玄齡等人主持,他們為人剛正不阿,愛惜自已的名聲,自然是不會讓這等事情。
可到了后期,大家對科舉之事懈怠了,安排下面官員執行,被他們鉆了空子。”
李世民也沒有辦法,科舉這個東西興起不久,很多東西他們也不懂。-->>
連科舉制度都是李慎在十年前改的。
而且十年來一直都沒有改動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