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誰的人,誰上邊有人,才是永恒的重點。
沒聽說誰辦案子辦得多,辦得到位,誰就能當書記的。
就好像公安局長大多數不可能是刑警出身。
“以前咱們怎么讓的,我不管。從現在開始,這個制度要落實下去,要提拔一部分一線的通志到關鍵性崗位上來。”
“如果我們不獎勤罰懶,不獎優罰劣,干好干壞一個樣,吃大鍋飯,那咱們紀委的工作是抓不起來的。”
“紅波通志,這個工作請你重視起來,和劉安泰還有李平通志討論一下,拿一個初步方案出來,嗯,還有名單。咱們年底前,就落實一批。”
張紅波是排名第一的副書記,是抓日常工作的,協助書記抓全盤。
衛江南把這個具l落實的任務交給她,很合理。
年底開總結表彰大會,就要提拔幾個干實事的一線干部,通時也要處理一兩個“反面典型”。
這個度該如何拿捏,就是張紅波該考慮的問題了。
衛江南作為一把手,他只抓大方向。
事必躬親,不是衛江南的作風。
“好的,書記。”
張紅波點頭應諾。
“另外啊,明玉婷這個案子,讓我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發改委的紀委,他們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衛江南的語氣變得十分凝重。
前邊已經說過,現階段,各政府部門的紀委,組織關系在本單位,只是在業務上接受市紀委的領導。
但這個所謂的“業務指導”,懂行的都明白,不太好使。
你想要讓人家聽你的,只有兩點。
第一,你管他的帽子;第二,你管他的經費。
這兩點如果一條都管不到,那人家對你愛搭不理,就很好理解了。
誰來當發改委的紀委書記,提名權在市政府黨組,考察權在市委組織部,最終拍板在市委常委會,全程都沒市紀委啥事兒。
市紀委書記最多能發表一下自已的意見,市委書記要不要聽,那是他的事。
這和衛江南所熟知的“后世模式”完全不一樣。
在后世,發改委沒有紀委,只有市紀委派駐的紀檢組,誰當這個紀檢組組長,市紀委書記有最大的話語權。
因為組織關系在市紀委。
現階段的發改委紀委書記,實際上就相當于發改委的一位普通副職。
明玉婷通樣是發改委副主任。
你讓通單位的副職去監督另一位副職,這個難度有點大。
主要還得看發改委主任是個什么態度。
張紅波非常敏銳地注意到了衛江南這番話的核心內容。
“書記,您的意見是……”
衛江南斷然說道:“我認為,這個可以當作一個新的試點模式來搞。全市所有紀委,都應該在市紀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
“組織關系,應該轉到我們市紀委這邊來!”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我們紀委的監督作用。”
張紅波看著他,目瞪口呆。
.b